胡立新,著名文化學者、作家、詩人、書法家、畫家,字磐銘,號白云山人、梅花道人、江南居士、不君、新景齋主。現任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副會長、民族品牌文化委員會主席、中國民族書畫院院長、中國道教協會書畫院名譽院長。
胡立新學古通今,治學嚴謹,他的座右銘是“學亦為作,作亦為學”,為人謙卑低調,生活樸素簡單,在傳統文化領域深耕細作。這些年來,先后在不同報刊和新浪網上發表了數百余萬字的儒、道、佛、易學、文學、美術等方面的學術理論文章和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、歌賦、散文、雜文等作品,為構建和諧民族文化而默默奉獻。中國書協書法研究員、評論員吳川淮撰文指出:胡立新對國學有他自己的理解與闡釋,他不是為了追隨名利講國學,他在用“國學”為自己布道,為眾生布道,用儒、釋、道、文學、詩詞的多面來進行一種融合。在這上面,他確實是一位學問廣博的“嫁接者”,一個靈魂的“拓荒者”。
胡立新居士在致力于傳統文化研究的同時,也致力于古文字書法藝術的研究和創作,成果豐碩。他的書法真草隸篆均通,尤對籀篆情有獨鐘。他以民族傳統為根基,以釋道儒文化理念,開宗明義,別樹一幟,創書藝之新風。被學界譽為“中國第一篆筆”,人稱“石如之后,直至胡君”。文懷沙先生在《胡立新書法集》中寫到:“吾文友胡君日日新”并引用屈原《九章》詩句“羌芳華自中出”來點評胡君書法之美。其書法藝術,超乎世俗,逾越成法,不拘書體之戒規,融甲骨、金文、石鼓、權量碑版、簡牘帛書等各體于一爐。用筆不囿于中鋒,提按掃撅,縱橫捭闔,膽魄獨具。其獨創之草篆各體風韻兼備,于當代書壇,獨領風騷。國家畫院美術史論家、書畫篆刻家阮宗華先生在中國書畫報上撰文指出:“胡立新先生從書創作之勤勉,作品數量之多,藝術體裁風格變通之廣,給藝壇帶來一股新氣象。在書法領域有著獨特的地位,開創了現代篆書的新面貌。藝術反映人生,藝術與人格一致。胡立新的出現書界多了一桿巨筆,社會多了一泓善源。”一誠大和尚譽其為:“修行融于書法中,真功夫。”其作品被中央國家機關、海內外多家大寺院、博物館及海內外收藏家投資收藏。
在致力于傳統文化研究和書法創作的同時,更是將山水、花鳥畫創作作為繪畫藝術創作的另一條主線。將傳統的水墨寫意精神和重彩體現在作品當中,別開生面,自成面貌,形成了既蒼勁典雅,又清新秀美的藝術風格,在傳統的繪畫元素當中注入了現代的人文精神,將禪的意蘊傳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。
其代表作有〈胡立新禪道詩書選集〉、《胡立新書文集》、《小篆論語》、《甲骨文論語》、《小篆道德經》、《小篆佛教三字經》、《八體心經》、《隸書泰山金剛經》、《簡帛三字經》、《簡帛成語100例》、《小篆孫子兵法》、《小篆孝經》、《道德經篆隸二體四字真經》、《篆隸二體佛教成語》、《金文佛教成語選》、《甲骨文、大篆、簡帛禪聯選》、《小篆楹聯選》、《小篆詠農、詠茶、詠花作品選》、《胡立新書法集》、《大篆千字文》、《小篆千字文》、《簡帛千字文》、《楷書千字文》、《隸書千字文》、《草書千字文》、甲骨文千字長卷、金文千字長卷、石鼓文長卷、“禪詩”百首草書長卷、九十九個“龍”字八體長卷、五十六個“儒”字八體長卷、五十五個“佛”字八體長卷、九十九個“道”字八體長卷、五十六個“和”字八體長卷、百'壽'八體長卷、百“福”八體長卷等。